福州端午节习俗有哪些?

导语 包粽子、龙舟竞渡、饮雄黄酒……福州端午的习俗可不止这些!还有“采莲”、“肚爿”、“悬蒲”等。

  福州端午节习俗有哪些?

  “赛龙舟”

  五月五,过端午,划龙舟,敲锣鼓,一二三四五,你划龙舟我打鼓。这首民间歌谣,不少福州街坊也耳熟能详。福州历年来在端午节期间均有组织赛龙、拜祭等活动。

  “吃粽子”

  福州人记忆里的端午,朵朵荷韵夏意绵长,一把糯米,一叶碧绿,一根麻绳,一夏清香。

  粽,即“粽籺”,俗称粽子,主要材料是糯米、馅料,用箬叶(或柊叶)包裹而成,形状多样,有尖角状、四角状等。从口味上分,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。端午食粽的风俗,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,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、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。

  “采莲”

  “采莲”可以说是福州端午节活动的序幕,⼀般从农历四⽉就开始了,就是各村为了筹集龙⾈⽐赛的训练与⽐赛经费,三五个⼈组成⼀⼩队,到福州城⾥的南街、后街等商业繁华地段,敲锣打鼓高举本乡龙舟的旗帜,挨家挨店齐唱“采莲鼓”以筹集经费。

  “肚爿”

  福州谚云:“未食五月粽,寒衣勿入栊”,意指端午节前天气多变,时热时冷,不要急于收冬衣。福州百姓通常到端午节后,才换上夏装、铺凉席等。

  肚爿(pán)即肚兜,穿肚爿是汉族重要的穿着习俗之一。肚爿,能保护人体胸腹这一重要部位不受风寒。大人还利用“肚爿袋”存放钱票,防止被偷。福州的肚爿,中老年人多白、蓝色;小孩则男绿女红。从端午节起,小孩就可以穿肚爿奔走嬉戏了。

  “悬蒲”

  福州俗话说:“清明插柳,端午悬蒲” 。端午节这天,福州人以红纸束好菖蒲艾叶,悬于门上“以禳毒气”。菖蒲叶形状挺直狭长,就像是宝剑,挂在门厅、床头等地方,寓意为刃锋之下,邪虫恶豸自是不敢轻易进屋。

  “五色符”

  福州传统上认为,“五毒”专指“蝎、蛇、蜈蚣、蜘蛛、蟾蜍”。为防止“五毒”之害,福州人会用红纸印上“五毒”图,贴于屋中,并用5根针刺它们,使其不能横行;在衣饰上绣制、在糕饼上缀“五毒”图案,取驱除之意。

  “午时书”

  “午时书”是老福州端午特有的一种文化活动,其形式颇似春联,但又与春联不同,形制较春联短小,用黄色的“雄黄酒”或“黄枝水”书写。每逢端午节正午,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“午时书”,既表达文人端午节的感怀与期望,同时也有辟邪消灾之意。

温馨提示:微信搜索公众号【福州本地宝】,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【端午】可获2024福州端午节活动最新消息,龙舟赛、景区活动、音乐演出、出行指南等。

点击关注本地宝
返回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本地宝产品
反馈 提问